|
外贸“新常态”考验中国制造 |
日期:2014年11月6日
|
|
|
据新华社 继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第115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数和成交数出现环比“双降”后,4日闭幕的第116届广交会也再度遭遇环比“双降”。外贸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国际市场态势的变化,未来“低速稳定增长”将成为中国外贸产业的“新常态”,而跨境电商、综合外贸平台等新业态的涌现,也对传统贸易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刘建军说,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186104人,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比第115届减少1.07%;成交总额1792.03亿元人民币,折合291.6亿美元,比115届同期下降6.1%(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其中,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中东、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成交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4%到19%不等,仅对东盟、韩国等有所增长。据刘建军介绍,在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7.5%,3到6个月的中单占35.6%,6个月以上长单仅占16.9%。 一年两届的广交会被视为我国外贸形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市场人士认为,“双降”态势虽然并不多见,但在当前出现,也并不令人意外。从国际市场看,需求持续疲软、部分地区遭遇动荡形势、重大疫情影响贸易人员往来等,都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原因。 中国轻工商会副会长李文峰说,这就是当前外贸的“新常态”,应当冷静、客观地对待。比如轻工产品,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中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种类商品的全球市场主要份额,而且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已经没有继续大幅扩张的市场基础了。 从本届广交会情况看,我国外贸企业也做好了应对准备。本届广交会按照市场需求对展区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增设了新能源展区和宠物用品展区,参展外贸企业也更加注重创新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
【收藏】【打印】【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