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基因”成进化标尺,国外学者建议调整爬行动物分类 达尔文对动、植物标本的考察、收集和研究诞生了19世纪的伟大发现———生物进化论。长期以来科学界习惯用形态学等方法描绘“家族进化树”,但当科学家们将基因研究引入到生物进化领域后,却有了新的发现。本月两组国外科学家公布了他们对爬行动物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爬行动物纲这个大家族中应增添一个子家族,而一种宠物蜥的家族地位应得到提升。
鬣蜥,也就是依瓜娜,是目前在北京很受欢迎的宠物。 ■反响 “毒液进化论”还需检验 “对蛇、蜥蜴的毒液分析,让我们明确了这一类爬行动物的毒液的进化进程如何,是衡量动物进化的一个标尺,但无法作为考证进化进程的全部依据。”长期从事爬行动物研究的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王跃招研究员表示,对物种的排序近年来较多地采用了支序系统学(cladistics)的方法,其中对基因的研究就是一部分,但要真正形成爬行动物新的进化树,要有更多形态上的特征相辅佐。 一般来说,在对同物种进化研究中还应选取一个参照系,但此次在对蛇和蜥蜴的基因比较研究中,却并没有选定参照系。王跃招称,参照系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此次对毒液的分析只是在有鳞目和蚓蜥目之间进行,这是研究的内类群,却没有对其相关的外类群作出分析。王跃招表示,要真正形成一个有毒亚目还需形态分类学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黄大卫研究员表示,支序系统学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无法肯定哪些特征对于哪个类群是独特的,并被最近的共同祖先所具有,哪些特征又是随后演化的。“根据所使用的特征不同,有时同样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祖先。” 学者建议增设“有毒亚目” 爬行动物是一种变温动物,且体表覆有鳞片、甲、壳、革质化的盾,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门类之一。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家们已绘就了这一家族茂盛的进化树,6500种以上的爬行动物都能在这进化树上找到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王跃招研究员表示,对于爬行动物的分类,《中国动物志》中的说法已成为中国学界的主流———一般将其分为龟鳖亚纲、有鳞亚纲、古蜥亚纲、鳄形亚纲。每个亚纲下面又分了目、科。 11月22日《生物》(Bi鄄ology)杂志发表论文,以美国学者布莱尔·海吉斯(S. BlairHedges)和尼古拉斯·维多尔(NicolasVidal)为首的一个跨国研究小组收集了有鳞目与蚓蜥目(Amphis鄄baeniformes)这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目下19个科的爬行动物的基因资料,并从蛇和蜥蜴分泌毒液的系统入手,用统计方法研究控制毒液蛋白质的9个基因的进化历史。这些基因在这些种类的动物身上所起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表明了其是否含有毒液。 这个研究的结果是,他们认为对蛇、蜥蜴以及其他有鳞爬行动物的遗传系谱需要重新组织,应该在系谱中于有鳞目下设立一个新分支———有毒亚目(Toxicofer鄄a)。之前学界对有鳞目有多种划分方法,最主流的一种意见将有鳞目进一步划分成蜥蜴、蚓蜥和蛇三个亚目。 毒液成为进化的标尺 爬行动物基因研究的另一大发现则提高了一种宠物新贵的家族地位。鬣蜥(iguanian lizards)是一种产于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大蜥蜴,别名IG或依瓜娜的它是近年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宠物。 以前的系谱分析根据形态特征,认定鬣蜥是较为低级的爬行动物。但维多尔等科学家根据分子遗传证据证明鬣蜥和两类高级的爬行动物是近亲,一类为蛇,另一类为科莫多巨蜥(产于印尼科莫多岛,全长9英尺,是当今地球上最长的蜥蜴)。 科学家们做出这一新的论断是根据毒液系统早期进化的研究得出。本月16日《自然》网络版就发表了这一新发现。这一研究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布赖恩.弗赖(BryanG.Fry)领头,海吉斯和维多尔都参与其中。 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一些蛇及赫拉毒蜥(heloder鄄matidlizards)、墨西哥龙蜥(GilaMonsterandBeaded Lizard)这两种蜥蜴带毒,但当科学家们对蜥蜴的基因进行分析时,结果却让人吃惊。 根据互补的基因和系谱分析表明蛇和蜥蜴的九大种含毒。而对东部鬃狮蜥(Pogonabarbata)———鬣蜥的一种所做的毒液分析显示,其含有最原初的毒腺系统,位于上下颚之间。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蛇和鬣蜥、巨蜥等共同拥有毒液基因,这表明这些动物在遗传上有近亲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有毒物种并非随意分布在爬行动物树的分支上,相反,它们属于同一分支,因此可以将它们并入“有毒亚目”。维多尔指出,根据毒液的进化分析,在新系谱中鬣蜥应该处于有毒动物种群的顶部。 缺少毒液导致恐龙灭亡? 那么,在进化过程中,毒液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海吉斯表示,过去认为毒液的进化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比较靠后的,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毒液的进化在2亿年前就已存在,那时恐龙已经存在,毒液的出现比蛇的历史还要久远。 维多尔表示,这一对基因的分析不仅让人们去破解毒液的进化史,还可以使科学家去探究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进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现有的分析来看,毒腺的分泌有助于该种群捕获食物,使其攻击猎物时多了一个法宝,而恐龙没有这样的优势或许就是它们被自然淘汰的原因。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有多种说法,研究人员希望对毒液进化史的溯源,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恐龙灭绝的疑云。 来源:新京报,记者李健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