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鲷 巴西鲷,又称南美鲱鱼,此鱼属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亚科,原唇齿鱼属。此鱼体色为银白色,胸鳍和腹鳍为淡黄色,头小,鳞粗糙,似海水鱼。体肌以红肌为主,无细刺。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与巴拉圭河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的湖泊、江湾、水库等水域,是巴西国内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
该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9-36℃,食性为杂食性偏植物性,养成饵料成本低,适应性强,需氧量要求比较低,放养5cm左右的鱼苗可达1500-2000尾/亩。生长速度较快,当年苗养殖4-5个月体重平均可达0.4-0.5公斤/尾,在原产地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每年初夏,当水温达到25℃左右,达到性成熟(二龄) 亲鱼便可进行人工繁殖,此鱼在巴西除具有食用价值以外,还可用于提取鱼油和加工鱼粉,因而附加经济价值高。该鱼现已引种试养,预测在我国将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胭脂鱼
胭脂鱼,又称黄排、火烧鳊,其属硬骨鱼纲,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其口下位、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背鳍延伸臂鳍后上方,体色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有青紫色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至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
胭脂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性,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其个体生长较快,一般当年鱼种6厘米放塘,便可养殖达到400 克以上,是一种集食用和观赏于一身的名贵经济鱼类。它属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养殖须办理养殖许可证。它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近几年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由于肉味鲜嫩,加上属保护鱼类,数量少、价格高,深受水产养殖户和宾馆食肆的欢迎。其个体小的种苗,亦可作为观赏鱼出口创汇。 丰产鲫
丰产鲫又名百花鲫,是近年培育出的一个优质鲫鱼的新品种。其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与东北银鲫的体形相似,体背介于彭泽鲫和高背鲫之间,肉质较为结实,味道鲜甜。丰产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群体产量高等优点,可在鱼塘中自然越冬,并且它为全雌性,不会在鱼塘中自行繁殖后代。总的来说,它是目前鲫鱼养殖品种中综合性能最优的一个品种。
丰产鲫的最佳养殖方式是混养,可同鳗鱼、甲鱼、生鱼、加洲鲈以及四大家鱼等品种混养,放养密度为每亩300至500尾,规格最好是尽量育粗一点为宜,至少要育到9个月以上。作为混养对象,丰产鲫的养殖技术较为简单,无需专门投料,不影响主养对象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益的目的。 鳜 鱼
鳜鱼,地方名桂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江河、湖泊中常见的种类以翘嘴鳜为数最多。 鳜鱼属于鲈形目,鱼科。它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口大,略倾斜,下颌向前突出,体色黄绿色,腹部灰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斑块和斑点。鳜鱼一般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为多,有卧穴的习性。它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终生以活鱼、虾为主要饵料。它的生活水温为7—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水温低于7℃时活动减弱,冬季往往游到河川的深水区越冬。 中华鲟
中华鲟是大型溯河性洄游鱼类,成鱼大者长达4米多,重0.5吨以上,为世界仅存鲟属鱼类之首,是我国水中的国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球20多种鲟科鱼类中,它是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种类。其寿命,最长者可达40龄,性成熟较晚,据研究记述,在产卵群体中,雄鱼为9至22龄,体重40-125公斤;雌鱼为16至19龄,体重172至300公斤;其年平均增长速度,雄鱼约5至8公斤,雌鱼为8至13公斤,所以中华鲟是一种长远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鱼类。 中华鲟经济价值很高,除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外,它肥硕多脂,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肉含蛋白质高达38.5%,且能益气补虚,是治贫血、营养不足的补品。鲟鱼卵含蛋白质36%,将其制成鱼子酱,是国际市场上昂贵的高级食品,据介绍其售价每公斤达5000美元,有“黑色黄金”之称。松软的鱼背骨烹调后则是珍贵名莱,其鱼膘中含有丰富的骨胶原,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延长机体衰老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制作佳肴鱼肚的材料,其鱼鳍和鱼唇也富于胶质,可与鲨鱼翅媲美,另据报道,中华鲟所含抗癌因子是主药源鲨鱼的15-20倍,而其花纹奇特美观的真皮,则是制作工艺品的原料,可以说中华鲟浑身是宝,确属难得的珍贵鱼类,从国内需要来看,具有长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三峡农业科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