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放塘”(养鱼的俗称),一般人都知道,买来小鱼苗放进鱼塘里,等鱼长到1.5公斤左右就可以上市。可是,小榄鱼农却是买来1.5公斤重的鱼放到鱼塘里养到4公斤左右再出售。这种养殖法大大提高了鱼塘利用率,同时带动小榄镇鱼农走上致富路。 在小榄镇福兴二村附近,有500多亩鱼塘。这么大面积的鱼塘,对寸土寸金的小榄来说,是不多见的。更何况,城市化程度颇高的小榄已几乎没有农村。不过,对一部分人来说,可以没有农村,但却不能没有农业,他们依然从事农业生产,鱼农何垣添就是其中一个,这500亩鱼塘就是他承包的。 上世纪70年代,小榄是鱼米之乡,水网纵横交错。很多农民在种田之余自然也搞起副业——养鱼。当时,小榄养鱼还是按照老人传下来的法子——每年年初,从外面买回幼小的鱼苗,等到年底鱼长到1.5公斤左右,就拿到市场卖。何垣添在1985年“放塘”时,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养鱼。 小榄农办的冼焯兴告诉记者,到上世纪90年代,小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很多鱼塘被填平建成厂房,发展工业。这样一来,鱼塘少了,租金提高了。与其他镇区比起来,小榄鱼农的成本就高于别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当时,小榄的四大家鱼主要销往东莞,再转销香港,而香港市场需要大鱼,一般都在4公斤左右。如何提高利润,如何让资金流动得快点,成了众多鱼农必须解决的问题。当时,小榄的鱼农尝试购买别人的鱼,再放到自己的鱼塘养。结果发现,这种养殖法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一年可以收获3次,多的时候可以收获4次,比放养小鱼苗至少多了2次,这充分利用了鱼塘,总体上降低了成本。同时,小榄人也打通了通往香港市场的路,四大家鱼可以直接销往香港。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养殖法在小榄得到全面推广,也就是说“买进小规格,上市大规格”。 另一名鱼农梁钊荣告诉记者,养大鱼有两个好处,一是大鱼抵抗能力强,不容易出现病害;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上市,当鱼价低时,就可以继续养;当鱼价高时,就可以立刻上市,这就降低了风险。 对此,何垣添也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除了这500亩鱼塘,他还在顺德承包了100亩鱼塘,去年大约每天向香港、澳门地区输送2500公斤鱼。今年鱼市低迷,饲料价格、鱼塘租金等上涨,鱼价却降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与去年同期相比,1公斤鲩鱼约降低了2元,很多鱼农亏本。不过,让何垣添感到欣慰的是,由于这种养殖法减少了养殖时间,也就减少了损失。 小榄农办的冼焯兴告诉记者,目前,小榄大约有600多户鱼农养殖四大家鱼,他们普遍使用这种养殖法,从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来源:中山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