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朝阳区黑庄户乡大鲁店村民刘玉新在鱼池边开始“选秀”:精心养殖了数月的小金鱼,马上就要启程远赴美国了。 一手拿着客户传真过来的订货单,一手拿着尺子和仪器。虽说选出上千尾尺寸仅五六厘米的小鱼不是件容易事,可养了17年金鱼的刘玉新像个老练的质检员,一过眼就能判断出鱼的大小和健康程度。不到两个小时,1000多尾红狮头、小红草金鱼已经按品种装入注好水的塑料袋中,注入氧气,封口。 趁着天还凉快,刘玉新赶快把鱼送到黑庄户观赏鱼养殖发展中心。来得不算早,已经有不少养殖户排队等着“验收”了。3万尾金鱼经过检查和分级后进入暂养池,做好长途旅行的准备。24个小时后,他们将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再过20个小时,他们将游进美国家庭的客厅,成为异国观赏宠物。出口金鱼,对大鲁店村民来说是件平常事。自从2000年取得了观赏鱼进出口资格,观赏鱼养殖发展中心每个月都要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笔订单。村民根据订单安排养殖品种和数量,养殖中心统一收购,每年都有四五百万尾金鱼出口到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直接出口金额达到260万美元。 大鲁店村养金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那时,村民饲养金鱼进贡朝廷。上世纪70年代,村里一个叫李春生的年轻人拜宫廷金鱼传人为师,重拾金鱼饲养技术,带动了一批养殖户。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大鲁店村观赏鱼养殖率先突破了大面积坑塘养殖场地和鱼病防治的难关,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的成熟技术。村民在坑塘放养金鱼,养殖规模扩大,品种逐渐增多。 1999年,大鲁店村成立黑庄户观赏鱼养殖发展中心,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目前北方地区最大观赏鱼交易大厅,以及配套的科研楼和观赏鱼繁育场。以这个养殖中心为龙头,大鲁店形成了龙头带农户的金鱼产业。 如今,该村1209户村民,养金鱼的就有627户,再加上经营鱼药、鱼具、运输的,从事金鱼产业的近千户,年产量1亿余尾,村民人均年收入逾万元。 新农村建设中,大鲁店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发展金鱼养殖业,加强技术培训、建设示范园区,通过规范管理增强产业后劲。 今年5月份,刘玉新受聘成为村里的技术员,义务指导5户村民养殖金鱼。前几天,村民韩松养的锦鲤成批死亡,正急得没辙,刘玉新闻讯赶到他家。经诊断,锦鲤感染了细菌,及时对症下药后,鱼病很快得到控制,为韩松挽回了近万元损失。 同刘玉新一起受聘成为义务技术指导员的养殖能手有50位,他们成为村民身边的老师,有问题随时提供帮助。此外,村里还与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联系,每年组织开展讲座、入户指导、现场培训十余次。科技人员每月两次到养殖户鱼池取水样,出具水质检测报告,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数据,并根据鱼池的不同情况提出评价和改进意见。 眼下,刘玉新也在参加镇里举办的观赏鱼良种繁育培训班。“别看我养鱼的经验挺丰富,可搞良种繁育还是个门外汉。将来,我们村的养鱼业要向前发展,还得加强科技含量呢!” 在大鲁店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计划建成700亩观赏鱼生态养殖示范区。示范区内普及新型生产模式,池塘养殖用水实现循环利用,观赏鱼苗种实现自主培育,并且实现对鱼药、饲料的定量管理。“听说10月份就要启动示范园区的建设,”刘玉新说,“我现在就要做好准备,掌握一定的技术,争取把我的鱼池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养殖区。到时,我的养殖场不但养鱼,还可以繁育苗种、提供技术指导,形成养鱼一条龙服务。” 以观赏鱼产业为中心,大鲁店村的环境改造工程也全面启动。今年内将完成观赏鱼文化街、人工湖景观改造等工程,一个小小金鱼游出的富裕村庄在朝阳区东南部兴起。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闫雪静 |